李子柒式的田園生活,讓我們羨慕不已。但43歲的李開云告訴我們,只要付諸行動,想要過上田園生活并不難。6年前,在南山腳下,李開云租下了一塊田的使用權,常常和家人去地里享受農耕。作為一名作家,他還將種地的故事寫了下來,出了一本書——《南山有我一畝田》。
租一塊地,種下一顆田園情懷
6日下午,記者在南岸區南山腳下(六公里附近)的一片種滿了豇豆、四季豆、青椒的地里見到了正在打理蔬菜的李開云。眼前這位四十多歲的男子,不僅是一位作家,還是一個文化公司的老板。
在地里摘菜的李開云
“起初我到這里種地,周圍的人也都不相信,覺得年輕人就應該坐在辦公室里上班,但我喜歡這種接地氣的生活?!崩铋_云告訴記者,他出生于重慶市奉節縣潘家灣農村,13歲時就到城里讀書,“兒時最大的夢想,是離開故鄉,現在最大的夢想,是回到故鄉?!?/p>
6年前的一天,李開云在南山腳下休閑時,發現一些背著背簍拿著鋤頭的人來來往往,于是打聽到了大家是在這片地里種菜,他的這塊地就是當時從一位周姓婆婆處花1000元租來的。
從那以后,李開云一有空就會拿著鋤頭去地里除草,每隔一段時間還會去市場買來一些菜油餅在工具棚里發酵制作肥料……周末家人偶爾也會去這片地里感受農耕生活,而工作日他時常一大早便去地里摘點新鮮蔬菜,中午在公司和同事們分享勞動成果。
記者看到,李開云的地里目前種的四季豆、豇豆等掛果已經接近尾聲。他說,過幾天就會將其扯掉,重新翻地、播種,“這個季節適合種點小白菜,等其發芽長大后摘回家煮面吃安逸得很?!崩铋_云滿臉期待。
李開云清洗摘下來的蔬菜
種地六年,還寫了本書
種了六年地,作為一名作家的李開云還寫了一本書——《南山有我一畝田》,精選了200幅耕作圖片,將自然生活與寫實主義完美結合,講述了他與周圍農夫們的種地故事。
李開云寫的書——《南山有我一畝田》
在這本書里,每個人的生活都很簡單,卻處處散發著動人的滋味:80歲的李爺爺犧牲了自己的一塊菜地蓋了一間工具棚,大家都自覺地將農具放在他的棚戶下,他還會將別人放在那里的農具擦洗干凈,如果有損壞也會免費修理;菜地里的花椒成熟時,每人都可以隨意在樹上捋一把帶回家去做調味品;夏天菜地里的溝渠堆滿了垃圾,老彭主動幫大家清理,清理后還在水渠的上方掛了一個文明種菜告示牌,提醒大家珍愛環境;蔬菜豐收了大家互相贈送……
說到種地,李開云興致勃勃,他說,鋤地不能用蠻力,舉起鋤頭時雙手用力把鋤頭柄握緊,鋤頭落地時,雙手得松勁兒,借著慣性的力量,將鋤頭插入泥土,這樣才不至于將手上的皮膚震破。
跟翻地相比,種菜則是一個技術活,比如豌豆苗從地里生出來兩三厘米時就要施一次肥,它就會長勢迅猛起來;黃豆、韭菜、蔥一般栽種在靠近土坎的地方;蔬菜從灑下一粒種子到生根發芽,菠菜是生長速度最慢的,小白菜是生長速度最快的……種了幾年菜,李開云儼然是一個地道的種田人。他說,田園,就像你生活中的某個朋友,不管你是否需要,它都在那里固執守候。土地不懂欺騙,不懂說謊。你對它好,精心呵護,它就給你足夠多的回報。世間沒有比種地更公平的事了。
只要行動,過上田園生活不難
走進田園回歸農田,對忙碌的都市人來說,是一種不錯的舒緩焦慮方式,因此不少人都羨慕李子柒式的田園生活。
“其實想要過上田園生活并不難?!崩铋_云說,只要你愿意,朝這座城市的邊緣開車走上一段時間,就一定能租到農田。再不濟,陽臺種菜也行,或者盆栽蔬菜!
有了地,種菜的肥料從哪里來?李開云說,菜籽餅加水,經過三四周的發酵時間,便是綠色無污染的上好肥料,或者去集市撿胡豆殼放在土里,待兩個月后完全腐爛,便成為上好的肥料。用這些天然的肥料來澆灌菜地,不出幾日,嫩綠的菜苗便肆意長成一片。
上游新聞·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張春蓮 受訪者供圖